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
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英文名稱:THE 14TH CHINA ART FESTIVAL)作為一項全國性的藝術盛事,由文化和旅游部攜手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此次藝術節定于2025年10月15日至11月5日期間,在四川成都與重慶兩地同步展開,而整體活動將延續至2025年底,以“藝動巴山蜀水,共繪時代新篇”作為核心主題。
自1987年創立以來,中國藝術節已成功舉辦了13屆,每一屆都見證了眾多藝術佳作的誕生,為藝術交流與文化傳播構建了寬廣的舞臺。2025年9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在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詳細介紹了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的主要活動安排及籌備工作的最新進展。緊接著,在9月26日,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第二十屆群星獎(廣場舞類別)的惠民演出在重慶的三個不同地點精彩上演。而到了10月15日,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暨第十八屆文華獎的終評活動在四川成都正式拉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藝術節是自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后舉辦的首屆,它集中展現了近年來國家文藝創作的嶄新高度與蓬勃氣象,以及文藝工作者的積極作為與嶄新面貌。
藝術節期間,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相繼展開,包括盛大的開閉幕式、文華獎的激烈評選、特邀劇目的精彩展演、惠民演出的廣泛覆蓋、美術展覽的藝術呈現以及藝術評論的深入探討。期間,將有超過100臺優秀的舞臺藝術作品和174個群眾文化作品驚艷亮相,同時展出全國范圍內精選的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約1000件。11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的閉幕式在重慶圓滿舉行,會上公布了第十八屆文華獎和第二十屆群星獎的獲獎名單,其中陳麗君憑借越劇《我的大觀園》的出色表現,榮獲了第十八屆文華單項獎。
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始終堅守“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這一辦節宗旨,秉承“創新、開放、精品、共享、融合”的辦節原則,聚焦文藝精品的創作與展示,推動線上線下活動的深度聯動,實現演出與演播的并重發展。它力求讓觀眾“觀百部大戲、賞千件展品、匯萬眾活力”,努力打造一屆既彰顯中國氣派、又凸顯川渝特色,既精彩紛呈、又暖心聚力的藝術節。同時,它也持續致力于打造代表最高藝術水準的展示平臺,為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設,以及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基本信息 編輯本段
| 類別 | 詳情 |
|---|---|
| 中文名 | 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 |
| 英文名 | THE 14TH CHINA ART FESTIVAL |
| 主辦單位 | 文化和旅游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 |
| 舉辦時間 | 2025年10月15日 - 11月4日(主體活動),整體活動持續至2025年底 |
| 舉辦地點 | 四川成都、重慶兩地(主會場),川渝兩地市(州)區(縣)設立分會場 |
| 主題 | 藝動巴山蜀水 共繪時代新篇 |
| 辦節宗旨 | 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 |
| 辦節原則 | 創新、開放、精品、共享、融合 |
| 獎項設置 | 第十八屆文華獎(含文華劇目獎、文華單項獎、文華節目獎、文華評論獎 )、第二十屆群星獎(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廣場舞、群眾合唱各10個獲獎作品) |
活動背景 編輯本段
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自1987年創辦以來,至2025年9月已成功舉辦13屆。它見證了無數藝術精品的誕生,搭建起了藝術交流與文化傳播的廣闊平臺,成為推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每一屆藝術節都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包括文華獎參評作品、群星獎參評作品等,展現了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豐碩成果。
活動籌備 編輯本段
2022年9月15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在河北雄安新區舉行。閉幕式上,組委會宣布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將于2025年在成都和重慶兩地舉行。這一決定為藝術節的籌備工作拉開了序幕,也讓人們對川渝兩地的文化藝術展示充滿期待。
2025年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了關于《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總體方案》的通知,明確了藝術節的總體框架和籌備方向。2025年6月16日,上海市文旅局在官網發布《關于第十八屆文華獎上海市擬推薦參評作品的公示》,上海昆劇團全本《牡丹亭》、上海民族樂團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駐場版)、上海評彈團中篇評彈 《千里江山圖》被推薦參評第十八屆文華獎劇目獎。同時,上海推薦參評文華獎節目獎的五部作品、參評文華獎評論獎的三部作品也一并公示,引發了社會各界對藝術節參評作品的關注。
2025年9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主要活動、籌備工作進展情況。這一舉措讓公眾對藝術節的籌備情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為藝術節的順利舉辦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活動進程 編輯本段
2025年9月26日,“藝動巴山蜀水 共繪時代新篇”——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第二十屆群星獎(廣場舞類)惠民演出在重慶三地舉行。大渡口區步行街風雨舞臺匯聚了廣東、貴州、西藏、陜西、云南、新疆等地團隊,呈現了一場多民族舞蹈盛宴,為藝術節的正式開幕進行了預熱。
2025年9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盧映川表示,10月,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將在重慶和四川成都舉辦,本屆藝術節匯聚了近年來新創的優秀作品,辦節方式也有許多創新。這一消息進一步提升了藝術節的熱度,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
2025年10月12日晚和13日晚,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南充分會場活動啟幕。10月12日,藝術節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十屆群星獎音樂終評,在四川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正式開幕,標志著藝術節的各項評選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2025年10月15日,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暨第十八屆文華獎終評在四川成都盛大開幕。這一盛會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目光,成為了文化藝術領域的一大盛事。
2025年10月16日、17日晚19:30,第十八屆文華獎參評節目小話劇、曲藝短篇木偶小劇、皮影小戲組臺在德陽市演藝中心隆重上演。這些精彩的節目展現了我國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創新發展,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2025年11月4日,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在重慶舉行。閉幕式上,第十八屆文華獎獲獎名單公布,其中陳麗君、靳東分別憑借越劇《我的大觀園》、話劇《溫暖的味道》獲得文華單項獎。上海昆劇團全本《牡丹亭》獲文華劇目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何念憑話劇《覺醒年代》獲文華導演獎。同日,中國藝術節第二十屆群星獎揭曉,上海有4部作品獲獎,分別為《海上·云夢》《假幣真情》《房東來了》《一起跳舞吧!》,數量與北京、廣東、四川、重慶、浙江并列第一。這些獎項的揭曉,不僅是對優秀藝術作品和藝術人才的肯定和鼓勵,也為藝術節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活動組織 編輯本段
主辦方分工
四川省主要承辦藝術節開幕式、文華獎(戲曲類、部分音樂舞蹈雜技類、節目類)與群星獎(合唱、音樂、戲劇)評獎、特邀劇目展演、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和惠民演出等活動。重慶則負責揭曉第十八屆文華獎、第二十屆群星獎獲獎作品,舉辦話劇、兒童劇、音樂舞蹈等演出,以及全國優秀美術書法篆刻展覽。雙方分工明確,共同為藝術節的成功舉辦貢獻力量。
特色文旅項目與活動策劃
重慶結合山城特色,推出無人機燈光秀、江畔音樂會、“點亮生活”青年藝術周等文旅項目,聯動四川策劃系列藝術品牌活動,共同推出一批文旅新場景、新業態。例如,策劃推出“點亮生活”青年藝術周、100個品質打卡地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的參與,為藝術節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旅游吸引力。
活動亮點 編輯本段
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
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會舉辦開閉幕式、第十八屆文華獎評選、特邀劇目展演、惠民演出、美術展覽及藝術評論等多項活動。100余臺優秀舞臺藝術作品、174個群眾文化作品將亮相,展出全國優秀的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約1000件。京劇《齊白石》、雜技劇《先聲》、舞劇《陳壽·三國志》、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世界贈予我的》等優秀作品,以及濮存昕、靳東、劉敏濤等知名演員都將精彩亮相,為觀眾帶來一場豐富多彩的藝術盛宴。
文華獎改革與創新
作為舞臺藝術領域的政府最高獎,文華獎在繁榮文藝創作,推出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屆文華獎在獎項設置、申報渠道、評審條件等方面均做出較大改革。文化獎項總數由上一屆的30個增至55個,并首次增設了15個文華節目獎。此外,還首次設立了文華評論獎,以填補文藝評論領域的獎項空白。評選還強調“十年磨一戲”的精品意識,參評劇目首演時間放寬至近10年,鼓勵藝術院團持續打磨作品,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
群星獎評選與成果
群星獎是面向廣大群眾文藝愛好者、群眾文化工作者設立的國家文化藝術政府獎。本屆群星獎共有1996個演出單位的5039個作品(團隊)、29.5萬群眾文藝工作者參評,經過初選、復評及終評,最終從全國報送的數千部作品中評選出60個獲獎作品(團隊),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廣場舞、群眾合唱各10個。這些獲獎作品充分展現了群眾文化的豐富多彩和蓬勃活力。
特邀展演與惠民活動
除文華獎參評作品外,藝術節重點遴選一批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和歡迎、有較高社會影響力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進行特邀展演。川渝兩地協調組織群星獎參評作品進行惠民演出共18場,推動群星獎參評作品進景區、進街區、進社區豐富多彩的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節慶氛圍,突出文化惠民,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川渝聯合活動與交流
藝術節期間,川渝兩地整合品牌文化資源,聯合舉辦成渝戲劇雙城記、巴蜀文化和旅游走廊美術作品展、川渝雜技魔術展演、川渝曲藝展演等活動,推動戲曲、話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交流與合作。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川渝兩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為全國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藝術體驗。
價值影響 編輯本段
打造高水平展示平臺
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堅持“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宗旨,秉承“創新、開放、精品、共享、融合”辦節原則,聚焦文藝精品創作,展示藝術發展成果,推動線上線下聯動,落實演出演播并舉,力爭實現“觀百部大戲、賞千件展品、匯萬眾活力”,持續打造代表最高藝術水準的展示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優秀藝術作品和藝術人才得到了廣泛展示和認可,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
藝術節的舉辦為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整合川渝兩地的文化資源,推出一批文旅新場景、新業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促進了巴蜀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同時,藝術節也提升了巴蜀地區的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了力量。
激發創新活力與引領文化潮流
本屆藝術節注重創新,通過聯合藝術院團與高校開展青少年藝術創演周等方式,激發創新活力。以創新塑造時代審美、引領文化潮流、釋放文化潛力,為未來文化發展提供充滿生機、深沉持久的精神動力。藝術節上的許多作品都體現了創新精神,展現了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為我國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第52屆世界南瓜大賽 下一篇 2025微博視界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