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忠孝節”,阿拉伯語意為“犧牲”、“獻祭”,是中國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十個普遍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共同一年一度最隆重的宗教節日之一。其地位與開齋節(肉孜節)等同,甚至更為盛大。在伊斯蘭教歷中,古爾邦節定于每年十二月十日舉行,其核心意義在于紀念并效仿先知易卜拉欣(阿拉伯語發音,即基督教中的亞伯拉罕)對安拉絕對順從的忠誠精神,以及安拉以羊羔代替易斯瑪儀(以實瑪利)作為犧牲的慈憫。節日期間,穆斯林們會舉行盛大的會禮、宰牲儀式,并互相拜訪,饋贈禮品,充滿了虔誠、感恩與分享的祥和氣氛。
古爾邦節是全世界所有穆斯林的共同節日,而非特指某一個民族。在中國,它主要是以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最為重要和盛大的節日: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這些民族的群眾,無論教派,都會在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共同慶祝這一盛大節日。因此,古爾邦節是承載中國穆斯林民族文化與宗教認同的核心載體。
節日范疇 編輯本段
古爾邦節的日期依據伊斯蘭教歷(陰歷)計算,與公歷(陽歷)之間存在差異,因此每年在公歷上的日期都不固定。
節日日期: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由于伊斯蘭教歷每年約為354天,比公歷少11天左右,所以古爾邦節在公歷中會逐年提前約11天。例如,2024年的古爾邦節預計在公歷6月17日左右。
放假安排:在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族群眾在古爾邦節享有法定假日。根據國家民族政策,這些地區的各族人民放假三天(包含節日當天及前后調整的假期),讓大家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宗教活動和家庭團聚。
高速是否免費:不免費。根據國家《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僅對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四個法定節假日實施高速免費通行政策。古爾邦節不屬于高速免費的節假日范疇。
紀念意義 編輯本段
古爾邦節是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和他的兒子易斯瑪儀(以實瑪利) 對安拉(真主)的絕對忠誠與順從。
根據《古蘭經》記載,易卜拉欣圣人常以大量牛羊作為犧牲獻祭,但他晚年才得到愛子易斯瑪儀。某夜,易卜拉欣在夢中多次受到安拉的啟示,命令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作為考驗。易卜拉欣經過痛苦掙扎,最終決定服從主命。當他將此決定告知兒子時,深明大義的易斯瑪儀也毅然同意,鼓勵父親執行安拉的命令。
就在易卜拉欣舉刀欲宰的瞬間,安拉感知到他們父子的絕對忠誠,便派遣天使吉卜利里(加百列)送來一只黑頭綿羊,代替了易斯瑪儀作為犧牲。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的事件和安拉的慈憫,穆斯林們便在每年的這一天宰牲祭祀,這就是古爾邦節的由來。它象征著對安拉的無條件順從、犧牲奉獻的精神以及父與子之間的信任與忠孝。
節日地位 編輯本段
可以這樣類比,但存在本質區別。從在其文化群體中的社會功能和節日地位來看,古爾邦節確實相當于穆斯林群體的“春節”。
相似之處
年度地位:都是一年中最為盛大、最受重視的節日。
家庭團聚:人們無論多遠,都會盡力返回家鄉與親人團聚。
辭舊迎新:蘊含著滌蕩過去、祈求新年平安吉慶的寓意。
盛裝與美食:人們會穿上最美的傳統服飾,準備最豐盛的食物。
社交往來:走親訪友,互贈禮物,增進情感聯系。
本質區別
文化內核:春節源于華夏農耕文化的自然節律和祖先崇拜,而古爾邦節的核心是亞伯拉罕系宗教的信仰實踐和先知故事。
核心儀式:春節的核心是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守歲拜年;古爾邦節的核心是莊嚴的會禮和宰牲儀式。
歷法依據:春節依據農歷(陰陽合歷),古爾邦節依據純陰歷的伊斯蘭教歷。
儀式會禮 編輯本段
“會禮”是古爾邦節最為莊嚴和核心的宗教儀式。
時間與地點:在節日當天清晨日出后舉行,通常在當地的清真寺或專門的大型廣場(稱為“禮拜廣場”)進行。
規模與形式:這是大規模集體禮拜,所有成年男性穆斯林都需參加,女性亦可參加。人數之眾,場面之壯觀,是平日禮拜無法比擬的。
儀式過程:在伊瑪目(教長)的帶領下,全體穆斯林統一完成特定的兩拜“乃瑪孜”(禮拜)。禮拜前后有專門的“呼圖白”(演講),伊瑪目會宣講教義、節日的意義和先知易卜拉欣的事跡。會禮結束后,人們會互相握手致意,互道“色蘭”(和平詞),祈求安拉的寬恕與賜福。
文化內涵 編輯本段
古爾邦節的文化內核是 “順從、犧牲、奉獻與分享”。
順從:體現在對至高無上意志(安拉)的絕對服從,這是信仰的基石。
犧牲:不僅是宰殺牲畜這一行為,更象征著人們在名利、私欲上做出割舍,以接近神圣。
奉獻與分享:將宰殺的肉食分與家人、親友和貧苦之人,強調了社會共同體內部的關愛與平等,打破了階級和貧富的隔閡。
價值意義 編輯本段
1. 強化信仰認同:通過一年一度的盛大儀式,不斷鞏固和喚醒穆斯林群體的共同信仰和身份認同。
2. 促進社會團結:節日打破了日常的社會隔閡,富人與窮人通過分享肉食,實現了某種程度的社會資源再分配與情感聯結,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3. 傳承道德教育:先知易卜拉欣父子的故事,是忠誠、孝道、信義和堅忍的鮮活教材,代代相傳,塑造了穆斯林群體的道德觀。
4. 豐富中華文化:作為中國十個少數民族的重要節日,古爾邦節以其獨特的宗教色彩和民族風情,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增添了多元性和包容性,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體現。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