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逸圖》又名《竹林七賢圖》,作者是唐末書畫家孫位,《高逸圖》是孫位的唯一存世作品。畫作規格為縱45.2厘米,橫168.7厘米,絹本設色圖,現藏于上海博物館。卷首有宋徽宗趙佶題“孫位高逸圖”五字,畫作原[閱讀全文:]
摘要: 沙畫,是一種用沙子作畫的藝術形式,創作者以沙子等顆粒狀物質為主要材料,將想要傳達的觀念、信仰繪制出來。沙畫藝術最早僅用于宗教儀式,隨著時代發展在教育、商業、美學、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沙畫最早可追溯[閱讀全文:]
摘要: 長沙窯,又稱“銅官窯”長沙銅官窯”瓦渣坪窯”石渚窯”中國唐代著名的彩瓷窯,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分布在湘江東岸的石柱湖。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期以燒制青瓷為主,盛期燒制釉下彩等彩瓷產品在五[閱讀全文:]
摘要: 山東梆子,又稱“高調梆子”高梆”因為鼓動性高,人們也稱之為“舍命梆子腔”,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一種。是清初秦腔或晉劇傳入山東后的地方讀音、經過民間文化的融合,由曹州梆子和汶上梆子合流而誕生的梆子戲,至今已有[閱讀全文:]
摘要: 《智取威虎山》,上海京劇院出品,改編自曲波 ■小說《林海雪原》 1958年。由黃正勤、李桐森、曹壽春、申陽生、陶雄、劉夢德、章力揮、丁國榮、高一龍等人先后參與創作、改編后,該劇于1967年被確定為八大革[閱讀全文:]
摘要: 梨園戲是福建省的傳統劇種之一,起源于宋元時期的泉州。梨園戲在晉江廣為流傳、泉州、廈門、隴西等閩南語區。梨園戲可分為大梨園和小梨園,大梨園又可分為兩部分“上路”下南”兩三個學校有自己的“十八棚頭”保留劇目[閱讀全文:]
摘要: 《柳毅傳書》是著名的越劇,創作于1952年,原名《水晶宮》,改編自唐代李的短篇小說《柳毅傳》。1954年10月,該劇在南京演出,改名為《柳毅傳書》。It 這是越劇的流派,——“竺派”藝術的代表劇目。《柳[閱讀全文:]
摘要: 《定軍山》又名《取東川》《一戰成功》,是京劇傳統劇目。以《三國演義》為藍本,大致與清宮劇《鼎峙春秋》中的內容相似。劇本由譚富英、陶整理,寶文堂出版。還有《戲考》《戲學匯考》《戲典》《修訂平劇選》《戲學指[閱讀全文:]